考神附体
2020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帷幕1071万名考生走进考场为了梦想正在全力以赴最后一搏。
得语文者得天下
得作文者得语文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看看今年全国新高考2卷作文,“带你走近________”
小编觉得这绝对是一篇优质的作文命题
为什么说它是一篇“优质”的作文命题呢?
复旦附中特级语文老师黄玉峰曾写过一篇“评论高考作文命题”的文章,刊登于前些年的《文汇报》上,他说:作文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作文题的优劣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国民思维品质的导向。
他提出一篇好的作文命题必须具备以下3个标准:
1.一个好的题目,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
2.好的命题其实是很朴素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它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难度,要让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在观点上应该没有倾向性,考生直抒己见即可。
3.好的题目能够考出思想,考出读书的量,也能考知识的储备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备考的过程,应该就是读书的过程,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而不是学套题、背范文。
个性定制优势
中小学均适用
今年全国新高考2卷:“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看似填一个地名,实则补充的是你的见识、你的格局、你的眼界、你的思想....
你觉得这个作文题目难吗?
其实,但凡参加过研学旅行的学生都不会觉得这个题目难写!
为什么?
草木石鸟皆可成文,好的文章不是流水账,也不是百度百科,而是作者有感而发创作的。而我们传统高考体制下,现在写作教学中最根本的错区在于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作业式作文”,这也是我们现行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
然而,毫不夸张的说,无论什么主题的研学旅行,研学成果呈现形式都可以通过写作这一途径来完成。游记、笔记、报告、记录、说明……都是一种写作。与研学旅行相关的写作形式与写作要求,都是最真实的写作,当写作与研学旅行结合,学生的写作会得到最大的释放。
而这一切能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习得吗?
很显然,不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坐在课堂里是难以深刻的感受到文化的精髓,而研学旅行是感受中华文化最重要的途径。无论是遍布于中国上下的博物馆,还是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特征、历史文化,中华博大的文化都蕴含其中,而研学旅行带给我们的体验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这些都是我们研学旅行最博大精深的课程,都是我们写好作文最好的素材,用好这样的教育资源,就是在用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乳汁培育学生。
只有在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才能在潜移默化的中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研学旅行不仅仅是在语文写作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得到很好的效果,在其他学科中同样可以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研学旅行将学生从课堂拉回到生活中去,能将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连接,将学习空间转移到大自然这个最大的教室之中,在原生态的大自然中“从做中学”,在实践中体味理论,让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为研学旅行具备综合学科的属性,存在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的方式汲取多学科知识,转化为内在学识,增长自身见识,提升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背景下,研学旅行便是行走的人文课堂,是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能与各个学科课程实现无缝对接,也是教育教学生活化的呈现方式和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它能将学与行融为一体,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与感悟,为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教学情境,营造了真实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不止是今年,历年的中考、高考试卷中也涉及了研学旅行的写作
它们都在传递一个清晰无误的主题:中国需要创新精神,中国需要知行合一的人才。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出课堂,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绿水青山中陶冶情操,拥抱大自然,新青年应该朝气澎湃,有创新精神,敢为天下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不难看出,命题老师的思路与时代精神不谋而合。而创新精神从哪里来?人才如何炼成的呢?最直接的方式从实践中来,从旅行中来,从丰富多彩的、蕴含无穷主题的研学路线中来,当我们有了丰富的经历,了解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灿烂史,再来回头看我们的作文题目,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感而发,高考作文太简单了。
社会是一所辽阔的学校,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怀特海语),教育在本质上是教会孩子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经营好与生活的关系,最终过一种美幸福完整的生活,让生活本身成为艺术。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实现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转变的最有效途径,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做中学”,在实践中体味理论,让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因为研学旅行具备综合学科的属性,存在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的方式汲取多学科知识,转化为内在学识,增长自身见识,提升综合素质其他学科行走的人文课堂。
来源:“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微信号:GDSTAssociation)
原题:用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研学旅行?